Ch6-集合论

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式

集合是一些确定的,可以区分的事物汇聚在一起组成的一个整体,组成一个集合的每个事物称为该集合的一个元素,或简称一个元。

定义了 aA,bA.

集合的表示方式

可知,{}{}.

递归方式定义集合:

G={xx=1(y)(yGx={y})}
1G{1}G{{1}}G

集合之间的关系

集合相等:A=B(x)(xAxB).

集合包含:AB(x)(xAxB)

集合真包含 AB(AB¬(A=B)).

证明,A=B(ABBA).

辨析:

  1. {a}{{a},b}. 错

  2. {a}{{a},b}. 对

  3. {a}{a,b,{a}}. 对

  4. {a}{a,b,{a}}. 对

空集和全集

={xxx}E={xx=x}

集合的运算

定义,对于集合 A,B

广义交和广义并

A={x(z)(zAxz)}A={x(z)(zAxz)}

规定 =,规定 无意义。

因为任意 zz 必然为 F,则不管什么样的 x 都可以称为 的元素。

用广义交和广义并定义并集和交集:

AB={A,B}AB={A,B}

幂集

P(A){xxA}

幂集一定是一个集合

例如:

P()={}P({})={,{}}PPP()={,{},{{}},{,{}}}

幂集的性质:

P(A)P(B)AB

笛卡尔积

如何表示两个元素的次序?二元有序对 x,y 应该具有以下性质:

有序对 x,y 定义为 {{x},{x,y}}.

{x} 不能写作 x.

证明该定义符合有序对的性质:x,y=u,vx=uy=v.

左推右显然。右推左:

n 元有序对可以递归定义:

Q:能不能这样定义:{{x1},{x1,x2},{x1,x2,x3}}?

不能分清 a,b,a,a,b,b

笛卡尔积可以定义为:

A×B={x,yxAyB}

A=B 时可以简写为 A2.

集合运算的优先权

集合的图形表示

集合运算的关系和证明

集合基本运算的性质

利用定义的证明:证明 A(BC)=(AB)(AC). 利用 P=Q(xPxQ).

x(A(BC))xAxBCxA(xBxC)(xAxB)(xAxC)x(AB)x(AC)x(AB)(AC)

证明 A(AB)=A.

A(AB)=(A)(AB)=A(B)=A=A

利用性质的证明

A(BC)=A(BC)=(AB)C=(AB)C

证明:对于任意的集合 A,B,C,有:

AB=AC,AB=ACB=C

因为:

B=B(AB)=B(AC)=(BA)(BC)=(AC)(BC)=(AB)C=(AC)C=C

差集的性质


对称差的性质

证明 A(BC)=(AB)(AC).

对于任意的 A,B,C,给出 (AB)(AC)= 的充要条件。

AB=AC.


包含关系的性质

  1. AB(AC)(BC). 类比:AB(AC)(BC).

  2. AB(AC)(BC).

  3. (AB)(CD)(AC)(BD).

  4. (AB)(CD)(AC)(BD).

  5. (AB)(CD)(AD)(BC).

  6. CD(AD)(AC).


幂集合的性质

先复习幂集合的定义:

P(A){xxA}

满足性质:

  1. ABP(A)P(B). 证明:

    1. xP(A)xA(AB)xBxP(B).

    2. xA{x}A{x}P(A)(P(A)P(B)){x}P(B)xB.

  2. A=BP(A)=P(B). 利用上面的结论:

    A=BABBAP(A)P(B)P(B)P(A)P(A)=P(B)
  3. P(A)P(B)AB.

    P(A)P(B)P(A)B(P(A)B)(AP(A))AB

    反过来不成立,例如 A={},B={{}}. 但 P(A)={,{}}P(B)={,{{}}}.

  4. P(A)P(B)=P(AB).

    先证明,若 x(P(A)P(B)),等价于 xP(A)xP(B),等价于 xAxB. 等价于 x(AB). 等价于 xP(AB).

    其中一步的证明:image-20231201142147931

  5. P(A)P(B)P(AB).

    因为 xAxBxAB. 但是 xABxAxB.

  6. P(AB)(P(A)P(B)){}.

    xP(AB)x 不是空集,则 xAB,可推出 xAxB.

    因此,xP(A)xP(B). 也就是 x(P(A)P(B)). P(AB)(P(A)P(B))(P(A)P(B)){}

    x=,则显然成立。

    还可以?首先,P(B)=(P(B)){}

    P(AB)=P(A)P(B)(P(A)P(B)){}.

传递集合

如果集合的集合 A 的任一元素的元素都是 A 的元素,就称 A 为传递集合,这个定义也可以写成:

(x)(y)((xyyA)xA)

等价于:

(y)(yyAyA)

例如,B={{},{,{}}} 不是传递集合。


定理:对集合的集合 AA 是传递集合 AP(A).

先设 A 是传递集合,则对任意的 yA,若 y=yP(A). 若 y,则对于 (x)(xy),有 xA(因为传递集合的性质),则有 yAy 中每个元素都是 A 的元素),因此 yP(A).

上面我们说明了当 A 是传递集合时,yAyP(A),也就是 AP(A).

再设 AP(A),则对于 x,y 有:

xyyAAP(A)xyyP(A)xyyAxA

因此,当 AP(A)A 是传递集合。


对集合的集合 A

AP(A)

先设 A 是传递集合,对于任意的 x,y 有:

xyyP(A)xyyAxAxAxP(A)

再设 P(A) 是传递集合,对于任意的 x,y 有:

xyyAxy{y}Axy{y}P(A)y{y}xyyP(A)xyyAxA

广义并和广义交的性质

对集合的集合 A,B,有:

  1. ABAB.

  2. ABBA,其中 A,B 非空。

证明:利用广义交和广义并的定义。

  1. (AB)=(A)(B).

  2. (AB)=(A)(B).

证明第一个:

对于 x,有:

x(AB)(y)(xyyAB)(y)(xy(yAyB))(y)(xyyA)(y)(xyyB)xAxBx((A)(B))
  1. (P(A))=A.

对于 x,有:

x(P(A))(y)(xyyP(A))(y)(xyyA)xA

说明了,广义并是幂集的“逆运算”但是 P(A)A,只有 AP(A).

  1. A 是传递集合,则 A 是传递集合。

我们证明 A 是传递集合,其中运用 A 是传递集合的条件。

对于任意 x,有:

xyyA广xy(z)(yzzA)AxyyAxA
  1. 若集合 A 的元素都是传递集合,则 A 是传递集合。

    xyyAxy(z)(yzzA)(z)(xyyz(z)zA)(z)(xzzA)xA
  2. 若非空集合 A 是传递集合,则 A 是传递集合,且 A=.

需要使用正则公理。这里暂时不证明

  1. 若非空集合 A 的元素都是传递集合,则 A 是传递集合。

    xyyAxy(z)(zAyz)(z)(xy(zAyz))(z)((xyzA)(xyyz))zA(z)(¬((xy)zA)(xz))(z)(((xy)zA)(xz))y(z)(zAxz)xA

笛卡尔积的性质

笛卡尔积可以定义为:

A×B={x,yxAyB}

有序对 x,y 定义为 {{x},{x,y}}.

  1. A×=×B=.

  2. ABAB,则 A×BB×A.

    注意条件,少一个都不能满足。

  3. A×(B×C)(A×B)×C.

因为 x,y,zx,y,z.

  1. x,yA×BxAyB.

  2. A 是集合,xA,yA,则 x,yPP(A).(PP(A)P(P(A))

由以上两式可以得到:

xAyA{{x},{x,y}}P(A)x,yP(A)x,yPP(A)
  1. 证明 A×(BC)=(A×B)(A×C).

利用结论 4. 我们有:

x,yA×(BC)xAyBCxA(yByC)(xAyB)(xAyC)x,y(A×B)x,y(A×C)x,y(A×B)(A×C)
  1. 对于任意集合 A,B,C,若 C,则:

    (AB)(A×CB×C)(C×AC×B)

    利用结论 4. 其实就是对应属于。

  2. 对于任意非空集合 A,B,C,D,有:

    (A×BC×D)(ACBD)

    先设 A×BC×D,对于任意的 xA,存在 yB,则:

    x,yA×Bx,yC×DxCyDxC

    所以 xAxCAC,类似地 BD.

    再设 ACBD,则:

    x,yA×BxAyBxCyDx,yC×D

    也就证明了 A×BC×D.

集合的基数

集合的基数就是集合中元素的个数。

有限集合的基数

如果存在 nN,使得集合 A 与集合 {xxNx<n} 的元素个数相等,就说集合 A 的基数是 n,记作 #(A)=n|A|=ncard(A)=n,空集的基数是零。

幂集和笛卡尔积的基数

对于有限集合 A

|P(A)|=2|A|

证明,使用二项式定理。

自然数集的大小和自然数集的幂集一样大吗?

基本运算的基数

  1. |A1A2||A1|+|A2|.

  2. |A1A2|min(|A1|,|A2|).

  3. |A1A2||A1||A2|.

  4. |A1A2|=|A1|+|A2|2|A1A2|.

  5. |A×B|=|A|×|B|.

  6. |A1A2|=|A1|+|A2||A1A2|.

    证明:将 |A1| 拆分为 |A1A2||A1A2|……

容斥原理

nNn>1A1,A2,,An 是有限集合,则:

|A1A2An|=i|Ai|i<j|AiAj|+i<j<k|AiAjAk|++(1)n1|A1A2An|

集合论公理体系

集合论公理体系是一阶谓词公理系统的扩展,包括一阶谓词公理和几个集合论公理。目的是构造出所有合法的集合,集合论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,只研究集合。空集是最基本的集合。

  1. 外延公理

    (x)(y)(x=y(z)(zxzy))
  2. 空集存在公理

    (x)(y)(yx)x
  3. 无序对集合存在公理

    (x)(y)(z)(u)(uz((u=x)(u=y)))

    构造出以两个集合为元素的集合。

  4. 并集合公理

    对于任意的集合 x,存在一个集合 y,它的元素恰好为 x 中元素的元素。

    (x)(y)(z)(zy(u)(zuux))

    也就是广义并。解决了广义并的存在性。

  5. 子集公理模式

    对于任意的谓词公式 P(z),对任意的集合 x,存在一个集合 y,它的元素 z 恰好既是 x 的元素又能使 P(z) 为真。

    (x)(y)(zy(P(z)zx))

    可以解决交集、差集、广义交和笛卡尔积的存在性:

    • P(z):zB,则对于任意的集合 A,存在一个集合 AB,它的元素 z 既满足 zA 又满足 P(z):zB.

    • P(z):zB,则可以证明差集的存在性。

    • P(z):(u)(uAzu),则可以证明广义交的存在性。

      A0={xxA1(u)(uAzu)}
    • 先找到一个集合 U,使得 U 包含所有的 x,y,前面说明了,可以取 PP(AB).

      因此,可以选取公式 P(z):z=x,yxAyB.

      选取:

      {zzPP(AB)z=x,yxAyB}
  6. 幂集合公理

    对于任意的集合 x,存在一个集合 y,它的元素恰好是 x 的子集。

    (x)(y)(z)(zy(u)(uzux))

    说明了子集的存在性。

  7. 正则公理

    对于任意的非空集合 x,存在 x 的一个元素,它和 x 不相交。

    (x)(x(y)(yx(xy=)))

    解决了奇异集合。

  8. 无穷公理

    存在一个由所有自然数构成的集合:

    0=x1={{}}x2={1{1}}
  9. 替换公理模式

    对于任意的谓词公式 P(x,y),如果对于任意的 x 存在唯一的 y 使得 P(x,y) 为真(相当于函数单射),则对于所有的集合 t,就存在一个 s,使得 s 中的元素 y 恰好是 t 中元素 x 所对应的哪些 y.

    (x)(!y)P(x,y)(t)(s)(u)(us(z)(ztP(z,u)))

    替换公理模式 子集公理模式。

  10. 选择公理

    (R)(F)(FRdomF=domR)

解决了 Russel 悖论:不存在集合 A,使得任意集合都是 A 的元素。

如果存在这样的集合,选择 p(x):xx,则构造:

A0={xxAxx}

若取 x=A0,则 A0A0A0AA0A0,如果 A0A,就有 A0A0A0A0,矛盾。

为什么规定 不存在。

正则公理和奇异集合 首先定义极小元:对于任意集合 A,B,当 ABAB=,则称 AB 的一个极小元。正则公理是说一个集合必然存在极小元。

证明:对于任意集合 AAA。假设 AA,构造 {A},则 A{A},且 {A} 存在极小元,只能是 A,则 A{A}=,但是 AAA{A}A{A}=A,矛盾。

证明:对于任意的集合 A1,A2 有:

¬(A1A2A2A1)

假设不成立,构造集合 B={A1,A2},则 B 存在极小元,

证明:对于任意的非空的传递集合 A,有 A.

证明:定义奇异集合 A,满足 AiAi=0,1,,而且:

An+1AnA2A1A0

根据正则公理,奇异集合不存在,可以取 B={A0,A1,,An+1},则假设 B 中有极小元 Ai,有:

AiBAiB=

Ai+1Ai,这会使得:

Ai+1BAiB

因此矛盾。

无穷公理和自然数集合

对于任意集合 A,可以定义集合 A+=A{A},把 A+ 称为 A 的后继。

定义自然数:

0=,1=0+=0{0}=0,2=1+=1{1}={0,1},

也就是对于 n+1,定义:

n+1=n+={0,1,,n}

对于任意自然数 n,m,有:

m<nmnn>mmnmnnm

集合的三歧性:对于 A 的元素 A1,A2A1A2,A1=A2,A2A1 中恰好成立一个。

自然数的三歧性:即 m<n,m=n,m>n 中恰好成立一个。